明面上校园贷是指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也是一种无需任何担保,无需任何资质,只需动动手指,填填表格,就能贷来几千甚至几万元。其背后正是因为获取资金如此容易,让一个个家庭陷入崩塌。
杜绝小额消费贷进入校园
近年来,在网上不良贷款机构的推动下,部分大学生无法偿还贷款,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加强监管网络,防范校园贷款风险的呼声很高。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专家表示,校园贷款的整改必须落实;引导和教育大学生的理性消费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整顿混乱,拒绝“收割”
一段时间以来,大学生网络消费贷款的混乱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发展,使用互联网消费贷款的大学生不多,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校园贷款平台带来的隐患不容忽视。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一些互联网小额信贷机构通过与科技公司合作,以大学校园为目标,通过虚假、诱导性宣传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从而诱导大学生在网络购物平台上过度消费。这导致一些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的陷阱,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为了消除“收割”,通知明确要求小额信贷公司应加强对贷款客户身份的实质性核实,不得将大学生作为网络消费贷款的目标客户群体,精准营销大学生,不得向大学生发放网络消费贷款。
通知还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大学生网络消费贷款的风险管理,严格落实大学生第二还款来源,规范收款行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所有大学生网络消费贷款信用信息应及时、完整、准确地报送金融信用基础信息数据库。
对于已发放的大学生网络消费贷款,通知要求小额贷款公司制定整改方案。原则上,延长的贷款不会延长,股票业务将逐步消化,严禁违规新业务。
规范市场,满足需求
如今,年轻人已成为网上贷款消费的重要群体。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在其通知中披露,网上贷款案件中被执行人的年龄主要为20至30岁,其中许多人是大学毕业生。据广州互联网法院统计,网络贷款纠纷案件中近60%的被告为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业内人士认为,大学生的资金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但年轻人不应该被过度消费和过度消费所束缚。为了纠正贷款和消费的混乱,监管部门应该继续努力促进互联网金融业的规范发展。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一再对混乱的大学生贷款市场造成沉重打击。如针对“校园贷款”、“裸文贷款”等问题,相关部门及时停止P2P网络贷款机构的校园贷款业务。此外,总体而言,中国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特别是网上小额信贷业务的监管力度有所加强。2020年11月,银监会会同央行等部门起草了《网上小额信贷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2020年12月,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监会)发布了网络平台引发过度放贷风险的警告;今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会议,禁止过度营销金融产品,诱发过度负债。
针对校园贷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疏通与封锁相结合,规范校园金融服务,维护学生群体的合法权益。复旦大学金融研究所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要规范和完善校园金融市场,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整顿,另一方面,满足大学生合理的金融需求,弥补高校金融服务的不足。
通知还提出,为满足大学生合理的消费信贷需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遵循小额、短期、风险可控的原则,开发针对性、差异化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有业内人士建议,可以通过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建立免息或低息公益贷款服务平台,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为企业培育优质的未来客户。
加强教育,理性消费
部分大学生的“金钱故意”消费需求遇到了“力不从心”的贷款风险,这是校园贷款不良的重要原因。为此,各方呼吁加强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最近,在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财政司司长说,要引导高校结合新生入学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和“财商”教育,提醒学生警惕电信诈骗和校园不良贷款教育部思想政治司副司长表示,高校要定期检查学生参与校园贷款情况,及时处理隐患。利用大数据关注大学生异常消费行为,有针对性地采取纠正措施,努力做到早预防、早教育、早发现、早处置。
专家认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尚未完全建立,而过度和不规范的信贷支持往往会导致非理性消费,促进校园比较化的趋势。对此,学校应加强校园管理,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大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不要借太多的钱。如果你真的需要贷款,你必须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和产品。不要轻易地在你不知道的网络平台上申请贷款。
大学生们在网络借贷时要注意保留证据,遇到非法催债等情况不要害怕和恐惧,要学会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